在家庭里,父母的嘮叨會讓你覺得很煩,這時候父母會說:“我在關心你”
在親密關系中,伴侶的一些關心,總是讓你覺得不自然,最后這份關心變成了吵架的導火索。
在同事中,同事看到你不開心,不斷的問你怎么了,而你只想一個人呆著。這時候同事說:“我是關心你,怎么還不領情。”
同樣是關心,但卻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關心是一項復雜的技術活,我們從來沒有從一種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它。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心這件事。
每個人對于他人的關心一定是帶著一個好的意圖,一定是帶著善意出發的。也是真實發自內心的想要去照顧和了解對方,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但一個好的出發點,好的意圖未必能帶來一個好的結果。所以當我們帶著一個好的意圖去關心他人卻得到了一個不好的結果時,需要在結果上做努力。
那么,一個好的關心是怎么樣的呢?
一個真正的關心能夠使得人和人之間產生深層次的聯系,它通常都包含了以下這些特征:
信任/關注/共情/可獲得性/肯定/尊重/美德
如果你的關心使得對方感受到不舒服,一般是上面的特征有所缺失。
比如情侶之間很多時候關心中包含著信任的缺失,你問對方在干嘛?和誰在一起?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點干這個事?這些很多時候,讓伴侶感受到了不信任,并造成了對方的焦慮。
尊重的缺失也很常見的,關心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將自己的感受代入他人的感受,從而忘記了關心也是有邊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隱私的部分,如果但對方不想說,也不必要繼續追問。
只有當對方尊重我們是獨立自主的成年人,有權利、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關心才不會淪為控制的借口。
還有其他各個方面的缺失,都會讓名為愛的關心最后變成令人非常不舒服和感到厭煩的結果。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到真正的關心呢?
其實關心是有技巧的,來自韓國的研究學者Susie Kim和Sue Ryeon Kim曾針對心理疾病患者的護理人員提出了人際關心技術, 我們也可以借鑒其中的一些關心技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使我們的關心更加高效,達到它應有的效果。
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對方的需求,從需求出發關心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當你發現對方在某一件事有所抵觸的時候,可以盡量避免去觸碰此事,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去了解。
在這個過程,我們需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共情對方,不輕易的批判對方的過錯,也不要太過著急去指導對方,只有對方真的打開心扉了,才能通過關心增進我們的關系。
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學會一種更好的關心方式,并在生活中實施,把那份真心的愛可以準確的傳達給對方。